NET VII,网络七宗罪(非新鹿鼎记系列) - 非新鹿鼎记系列——IT杂谈 - arshioul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75 次) 时间:2000-09-22 13:14:31 来源:arshioul (arshioul) 原创-IT

NET VII,网络七宗罪(非新鹿鼎记系列)

由于人的作用,网络的出现不一定是我们的跨世纪福音,网络也不完全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净土。面对人在网络引发的种种过失,事实上已经形成了网络的精神宗教罪行。大而言之,类似罪行共有七宗:

Glutton饕餮暴食症
人们都知道,睡觉睡得太多会头晕,吃饭吃得太饱容易撑着。但是,在现代的网络社会,信息爆炸,信息产品快速衍生,其中难免泥沙俱下,良莠不分。网民如果不具备充分的“拿来主义”思想,肯定会患上网络时代的信息暴食症。
夹杂文字、图象、声音等多种媒介,附带了成熟迫切的商业经营意识,社会信息提供系统从来没有像网络时代这般发达,这般无孔不入,肆无忌惮。信息从过去的紧缺资源一下子成为很多网民潜意识上的精神折磨和负担,无关信息到处走,垃圾邮件满天飞,最奇妙的是众多网络搜索引擎,关键字输入,无关项输出。
信息数量水涨船高的今天,有效的信息质量没有提升相应的“含金量”。信息暴食让上网成了名义的休闲,眼珠的禁锢

Greed 悭吝直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被灌输要“慷慨”和“博爱”。在网络生活中,我们保留了博爱,学会了悭吝。网络对功利的斤斤计较,网民对大抽奖、大赠送、大跳楼等商业字眼的敏感程度,大大压倒了网络对是非观念的基本判断。
大量网民号称自己囊中羞涩,“被逼无奈”这才购买盗版软件,然而我们没有看到他们的言不由衷,口是心非,他们根本不在乎那点钱,他们只是在乎那种占便宜的悭吝直觉。在免费软件的问题上,网络文字的剽窃问题上,网站内容建设上,我们可以看到同样的直觉影子——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可以获得满足感,但是无偿使用别人的劳动成果却能得到爆炸性的快感。
对别人干干净净的悭吝,换来对自己大大方方的享受。现代网络人在付出良心和良知之后,静下心来想一想,还是觉得值。

Sloth 懒惰炊饼
以前有个故事,说有个懒女人,天性奇懒,丈夫外出,给她烧个炊饼,挂在脖子上。那懒女人只吃得靠近嘴边的那圈饼,就懒得再吃,结果仍然被活活饿死。当初我读故事,心中感慨这人真是懒得有个性。没想到今天,现代的高科技也如被挂套人颈中的炊饼,被本末倒置,培养出一个个网络的“.COM 懒汉”,其懒劲更在古人之上。
明明超市就在边上,偏要在网上定购可乐,我懒;明明离厕所只有几步,偏要死死憋着赖在网上,我懒;明明和女朋友可以当面详谈,偏要穿个马甲,用个USER ID,在聊天室里开聊;明明很多事可以与父母沟通,却要躲进小楼成一统,只因上网引发了代沟,我太懒,懒得处理。
情感交流上的懒惰导致了代沟,身体上的懒惰导致人四肢健全而身心疲乏,思维上的懒惰导致人们服从于定势,失去活力。

Rage 忿怒话题
按理说,网络上的云云众生都该是有知识有涵养的人。然而满目所见网络都是举火烧天,心浮气躁。稍有言语不合,小则嘀嘀咕咕粗口不断,大则横眉怒目板砖相向。
早些日子,王朔和查良镛两位老师在网下忽起争执,各持一词诉诸报端,网上诸网友也是泾渭分明,各为所爱。网络上人人各异,观点不同,争上几句也就罢了。没想到,几个网友,争辩不果,怒火中烧,各自呼哨一声,拉帮成派。话题也由两位老师向外延伸,上至神灵,下至黄泉,神、魔、鬼、人,都不放过。
我在边上看得心惊肉跳,赶忙下网祷告,“阿弥陀佛,佛祖、上帝,请您饶恕我这般无知忿怒。”

Pride 骄傲光圈
满招损,谦受益。网络生活告诉我们,受不受益才是最重要的,至于谦虚这样的“伪善”作风,大可以丢掉。赤条条来,光裸裸去,大鸣大放先做起来,语不惊人死不休,骄傲的话语到处可闻,死人听了也能活过来。
有网友撰文,认为有些号称网络先知的学者应该自尊自爱,保持锐意进取、脚踏实地的作风,而不是躺在自己过去的功劳簿上,躲在自己营造的精英光圈之中。这种观点有质地。
如何创新的过程快速起跑,保持改革的心态,维护创新的实质,创意无止境,网络的竞争没有终点。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网络征途的半九十在哪里?只怕还隔得很远吧。现在的骄傲,是不是太早?

Lust 迷色网恋
网恋的负面效果往往敌不过新鲜刺激的情感诱惑。网络的年轻人以卡拉OK,自娱自乐,互娱互乐的方式,进行着一场“拼死吃河豚”的爱情革命。可惜,成功者寥寥。
昨天的新浪新闻又出现一条网上情郎变色狼的大变脸网恋悲剧。西方作家王尔德说,“behind lust is the lust.”(色情背后是贪欲),lust 的一词多义让我们看到了网恋的两面。

Envy 嫉妒字眼
网络是赢家通吃的场所。能胜出的往往只有一两家。中国人的传统心理是不能容忍这种情况的。所以就有了“拼得一身剐,把你拉下马”的说法。这样不择手段的嫉妒在网络上并不鲜见。
上海的《青年报》上说易趣、雅宝两家拍卖网站“斗嘴”,原想是报纸的编辑多事,造一个哗众取宠的题目。没想到,马上就在雅宝的汽车拍卖新闻中看到“证据”,网站把自己的个别强项业务混同于网站的整体实力,偷换概念,其实不就是想告诉网民:雅宝是拍卖类网站第一名。在我的印象中,雅宝说的不确实。
我倒是一直欣赏雅宝老总苏启强、吴铁的深邃的经营作风,可是不依靠网站服务的提高,业务的改善,体系的完善取得网民的信任,而是依赖文字上偷梁换柱达成自己嫉妒的心愿。这是不是我们网络界的通病,但愿不是这样。